您的身体比医院昂贵的仪器更灵敏,早在大病发生之前就给您信号了,可惜有的人不懂得身体的语言,把问题给拖延了,把小病拖成了大病。这个表格中的症状都是大病形成前期身体给您的提示和预警。只要认真把这个表格填完,老刘就会告诉您,未来3个月、半年、甚至3年以后您身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,并给出应对建议。
人类的肠道含有数以亿计的细菌,包括有益菌、有害菌和中性菌,组成一个平衡的细菌生态。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,会导致代谢异常、免疫力差、过敏反应,甚至情绪不稳定。因此,益生菌补充剂被认为是维护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是什么?益生菌的正确服用方法?哪些人不适合吃益生菌?关于益生菌补充剂,你是否有以上疑问?以下问题,是老刘经常被很多朋友问到的,就此机会一一厘清,希望能对你全面认识益生菌有所帮助。
Q1. 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是什么?
“乳酸菌”多到随处可见,但只有少数细菌经过精心挑选,对健康有帮助的,才可以称为 “益生菌”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(FAO)和世界卫生组织(WHO)主张从菌种层面来看待益生菌。当菌种名称被写出来的时候,这个菌种背后的研发团队必须承担责任。益生菌大部分是乳酸菌,乳酸菌只有极少数菌株可以被称为益生菌。
Q2. 胃酸和胆汁盐会导致益生菌失去作用吗?
胃酸和胆盐是身体防卫外来细菌入侵的手段,很多乳酸菌,都无法通过胃酸胆盐防线,但是,对很多益生菌而言,耐酸、耐胆盐特性几乎都是必要条件。负责任的开发团队,在开发益生菌时,首先就应该要测试菌株的耐酸、耐胆盐程度,无法通过的就淘汰。当然,若真的无法通过耐酸、胆盐的考验,现在益生菌产品生产时,许多厂商也会运用特殊包埋技术,进一步加强其耐酸、胆盐的保护性。
Q3.益生菌的功能是否取决于 “菌种”?
“菌种”与“菌株”的差别并非玩文字游戏,益生菌的机能是具有菌株特异性的,即使同菌种的不同菌株功能也会不同。
涵盖範围较大的菌种只能概括一个功能的方向,较不具参考价值。不同的益生菌株,各自有其特殊功能,如提高快乐因子、帮助入睡、调整体质、促进新陈代谢等;事实上就如同维他命A、维他命B、维他命C都各自有其截然不同的生理功效,益生菌也是一样,不能因为看到都是“益生菌”3个字就混淆。
选择益生菌不能只单单看“菌种”,而是要看到菌株的层次,同样“菌种”的不同“菌株”也会有不同的机能性,应当挑选适合自己需求的菌株。
Q4. 吃益生菌吸收会变好吗?
2009年,在《自然‧ 微生物综论》(Nature Review of Microbiology )上,有一个有争议的讨论,集中在最关键的疑问上: “益生菌和体重变化之间有关系吗?结论:目前尚无科学证实是否有影响,还是看益生菌的体质调整保健功能比较实际。
Q5.益生菌必须是活的吗?
众所周知,益生菌对热敏感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国际粮农组织(FAO)在2002年提出,益生菌应该是“活菌”。但也有研究发现,某些功效的菌株,死菌也能产生功效。
Q6. 应该何时服用益生菌?
有一个普遍的误解,认为最好在饭后服用益生菌,因为益生菌似乎不会被胃酸破坏,可以和食物一起食用和吸收。但是今天,市场上的多数益生菌都经过了专门的嵌入技术处理,或者通过了耐胃酸和胆盐的测试。因此,与其强迫自己每天在某些时间进食,如饭前、饭后、起床后或睡觉前,不如记得全天坚持进食。益生菌可以在任何时候服用,关键是要记得定期服用,每天吃。
Q7. 如何服用益生菌?
我应该使用多少剂量的益生菌?摄入量越多越好吗?实际上,摄入足够的量就好!以消化保健而言,一天100-200亿便足够;体质调整机能的菌一天200亿,吃叁个月可以看到调整;而特殊机能如身心保养、代谢调节等,一天要吃400-600亿左右。益生菌虽然没有毒性,但过量食用也是没有好处的。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益生菌菌种,同步调整作息,每天服用足够的益生菌,以及高纤维的水果和蔬菜,并多喝水。
Q8. 我可以混搭着吃益生菌吗?
很多人都想知道,如果他们同时购买了两种或三种益生菌,是否可以一起服用?一起服用会不会没有效果?将各种功能性益生菌结合起来,无论是消化保健、调整体质、私密保养或是身心保养,没有任何负面影响。不同的益生菌补充剂可以结合起来使用。
Q9. 哪些人不适合吃益生菌?
如果有特殊状况,或是自身防御力较低的人,应减量或先暂停服用,并询问医师,以确保安全。此外,孕妇族群,推荐可以选择专门为母婴幼族群研发的益生菌产品,会相对更有保障,与此同时,吃之前也建议询问过医师。
新生儿的消化道防御力仍在发展阶段,原则上不建议任意喂食益生菌,如有特殊需要应谘询儿科医师确认安全后才给予;幼儿开始吃副食品之后可以开始酌量给予益生菌。
特定族群在选择益生菌作为保健品时,仍应多加注意。
Q10. 益生菌可以取代药物吗?
虽然益生菌是相当安全的保健品,但目前益生菌只是辅助的保健食品,对于长期性的保养是有帮助的,但绝对不能取代药物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liuyfx.com/post/522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